資料服務 / 氣候圖集

臺灣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-水文應用篇

『臺灣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-水文應用指標篇』聚焦於氣候變遷之水文應用,依據水文領域使用者提出的需求,建立各項極端氣候的關鍵評估指標,使用統計降尺度日資料計算相關指標,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業委員會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,簡稱IPCC)所定義的不同暖化情境,並分別針對全國、水文應用領域四大分區以及縣市三種不同的空間單元,進行圖表繪製,最終編製成冊。(圖集電子檔)

資料蒐集與處理

(一)、臺灣網格化觀測資料

資料來源與說明可以參考國科會「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」計畫(簡稱 TCCIP)網站,知識服務->出版品->資料說明文件->網格化觀測資料說明文件,以及知識服務->出版品->資料生產履歷-> 網格化觀測溫度資料生產履歷網格化觀測雨量資料生產履歷

(二)、臺灣氣候模擬與推估資料

臺灣氣候模擬與推估資料介接 IPCC 第五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(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,簡稱 CMIP5)氣候模式資料,並將全球氣候模式的網格空間解析度降尺度到臺灣地區網格,透過統計降尺度方法處理後所得之結果,再取每組情境實驗之多模式系集進行計算與後續分析。降尺度方法可參考 TCCIP 網站第 028 期電子報,資料來源與說明可以參考 TCCIP 網站,出版品->技術文件->資料說明文件-> AR5 統計降尺度資料說明文件,以及出版品->技術文件->資料生產履歷->AR5 統計降尺度日資料生產履歷,氣候模擬與推估資料所使用之模式列表,請見本文之「常見問題 Q&A」。

基期時段與改變量(率)計算

『臺灣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-水文應用指標篇』使用的基期時段為 1976-2005 年,未來氣候變遷推估則分為 21 世紀中(2036-2065 年)與世紀末(2071-2100 年)二個時期。改變量(率)計算方式為將每個網格點計算出的氣候指標,以未來推估時期之平均值減去現今氣候基期時段(1976-2005 年)之平均值,即為改變量,將該數值除以基期時段之平均值乘以百分比,以此得出改變率(單位為%),再進一步計算出不同區域範圍內的網格點之平均值。

空間劃分

本圖集使用不同空間單位劃分,包含:臺灣本島、四大分區及縣市。四大分區根據經濟部水利署之劃分標準,將臺灣分為北、中、南、東四大區域(如圖 1)。北部區域包括:基隆市、臺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市、新竹縣(市)、宜蘭縣;中部區域包括:苗栗縣、臺中市、彰化縣、南投縣、雲林縣;南部區域包括:嘉義縣(市)、臺南市、高雄市、屏東縣;東部區域包括:臺東縣、花蓮縣。